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AI预测2030年中国的银行数将至少减少30%

日期:2025年02月03日 10:06 来源:百家号 作者:佚名

昨天和孩子聊天说到未来选择什么职业的时候,我提到银行还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刚和孩子聊过谷子文化的话题,提到过日本从经济衰退到目前复苏的全过程,孩子一句“等我毕业时候,银行和当时日本一样都关门了”,我竟无言以对。整个春节就都在和DeepSeek对话了,就把这个话题问了DeepSeek。

AI给我的答案是,2030年中国的银行数将至少减少30%。

DeepSeek说中国银行业机构数量从1949年的3家激增至2023年的4500余家,再到2030年预计缩减至2500-3000家,这一剧烈波动背后是宏观经济转型、监管逻辑迭代与技术革命的共同作用。当前银行业数量收缩的核心动因在于,经济增速换挡(GDP增速从10%降至5%区间)削弱规模扩张基础,金融风险显性化(中小银行不良率最高达3.6%)倒逼风险出清,技术替代加速(智能系统替代35%传统岗位)重构行业生态。预计未来七年,政策性重组、市场化并购与技术性淘汰将形成三重过滤机制,推动行业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合”。

AI是没有感情和相对客观的,看来的确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存忧。

忆往昔,制度变迁与需求驱动的双重膨胀

(一)制度性扩张(1984-2015)

中国银行业数量膨胀本质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副产品。1984年央行-专业银行二元体系建立时,全国仅有5家银行;至2010年银监会批准首批民营银行时,机构数量已突破3800家。这一过程呈现明显的“政策驱动”特征:

分权化改革催生地方银行:1995年《商业银行法》允许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直接刺激机构数量从1994年的18家跃升至2003年的112家。地方政府通过控股城商行获取融资工具,如南京市商业银行(现南京银行)2001年改制时,市财政局持股占比达34%。

普惠金融政策推动基层覆盖:2006年银监会“县域金融服务全覆盖”工程启动后,村镇银行数量从2007年的19家暴增至2017年的1562家。在贵州、甘肃等省,单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最低仅300万元,形成“一县多行”格局。

混业经营试点的机构增生:2012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后,温州、珠三角等地涌现社区银行、科技支行等新型机构。仅温州金改三年间就新增各类银行网点217个,占全省增量51%。

(二)需求侧扩张(2001-2018)

经济高速增长期催生差异化金融需求,形成多层次银行体系:

城镇化融资需求:2001-2020年城镇化率从37.7%升至63.9%,对应年均1.3万亿元基建投资缺口。城商行基建贷款占比从2005年的18%升至2015年的41%,郑州银行等机构通过“银团贷款”模式深度绑定地铁、新区建设项目。

民营经济服务缺口:浙江台州三家小微专营银行(泰隆、民泰、台州银行)户均贷款仅68万元,不良率控制在1.2%以下,填补了国有大行的服务盲区。2015年民营银行试点后,微众、网商银行利用大数据将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间从2周压缩至3分钟。

居民财富管理需求:2008-2018年居民储蓄率从38%降至32%,理财需求催生12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招商银行“金葵花”客户数突破400万,倒逼中小银行设立财富管理专营机构争夺高净值客户。

看今朝,风险、效率与技术的三重挤压

(一)风险显性化触发监管重组(2017-至今)

资产质量恶化倒逼出:2023年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达1.9%和3.6%,河南、辽宁等地高风险机构数量占比超15%。包商银行(2019)、锦州银行(2020)风险事件后,监管层建立“高风险机构处置清单”,要求2025年前完成1600家机构风险化解。

资本约束强化淘汰机制:2024年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将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复杂度提升300%,中小银行合规成本激增40%。河南某农商行测算显示,新规实施后资本充足率将从10.3%降至8.1%,触碰监管红线。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驱动整合:35万亿元隐性债务处置要求银行调整资产结构。贵阳银行2023年压降城投平台贷款427亿元,通过并入贵州银行实现资产重构。此类政策性重组预计涉及120家城商行、2.8万亿元资产。

(二)技术革命重塑规模经济边界

数字技术突破最小有效规模: 微众银行依托分布式架构,单账户IT成本仅为传统银行的10%,使其能以3000名员工服务3亿客户。相比之下,某东部农商行维持同等客户规模需1.2万人,技术落差直接触发并购需求。

开放银行重构服务半径:招商银行API开放平台接入政务、医疗等287个场景,使其单个网点产能提升5倍。山东省16家城商行共建“齐鲁云”平台后,跨区域客户占比从8%升至35%,削弱了物理网点存在价值。

技术革命冲击风控体系:2026年量子计算商用化后,传统风控模型的破译时间将从10年缩短至10分钟。中小银行因无力承担量子加密技术(单家年投入超2亿元)被迫寻求科技巨头并购,预计淘汰30%区域性银行。

(三)经济转型重构金融需求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压缩传统信贷空间:制造业占比从2006年的32%降至2023年的27%,对应企业贷款需求年均下降0.7个百分点。某股份制银行测算,每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提升将减少20亿元传统流动资金贷款。

直接融资发展替代银行功能:2023年A股IPO融资额达5869亿元,债券融资占比升至37%。科创板企业平均直接融资占比达68%,使银行对公业务收入增速从15%降至5%。可以预计随着2024年下半年的股市进一步得到政策支持和全民重视,这块直接融资的功能将进一步加强。

人口结构变化重塑零售金融:90后群体储蓄率较70后低22个百分点,但数字信贷使用率高3倍。平安银行通过“智能化改造”将零售客户经理人均产能提升至1.2亿元,倒逼同业裁撤40%线下团队。

望未来,三层过滤机制下的数量调整

(一)政策性过滤:高风险机构强制退出

清单式处置:银保监会2023年划定“红橙黄”三色预警机构清单,对资本充足率低于7.5%的127家银行实施“生前遗嘱”,要求2025年前完成并购重组。有较高风险的村镇银行和农商行正在开展合并重组,这个过程是不可抗的。

跨区救援机制:借鉴四川银行重组模式(吸收攀枝花、凉山等11家城商行),在东北、西北地区推动形成3-5家省级银行,预计减少机构数量150家。

(二)市场化过滤:效率驱动的兼并浪潮

科技能力并购:目前很多传统银行已经通过联合贷和助贷模式变成科技银行的资金“钱袋子”和线下“卫星仓”,如果未来进一步开放整合重组,预计通过技术导向并购预计减少200家机构。

区域协同整合:长三角地区通过“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联盟,共享4000万企业数据,使区域内银行数量从58家减至35家。

(三)技术性过滤:数字鸿沟下的被动淘汰

最小规模门槛提升:智能风控系统将银行最小有效资产规模从50亿元提至300亿元,直接淘汰60%村镇银行(约2300家)。

监管科技合规成本:仅以反洗钱系统升级需年均投入800万元,叠加其他各种科技竞争因素,监管合规成本也将给中小银行带来重压 ,迫使380家农商行放弃独立法人资格。

银行从业人员何去何从

我们可以从日本失落的银行业汲取教训,1990年代银行业裁员38万人,因缺乏再培训导致45%永久退出劳动力市场。银行人一旦没有牌照的庇护,进入充分竞争的就业市场,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但如果机构被大量兼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情况。

(一)岗位结构的颠覆性调整

2023年430万银行业从业者中,41%集中在柜面操作等可替代岗位。到2030年,人力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首先会遇到岗位淘汰潮,柜面操作岗,现存178万人,预计保留48万人,主要转型智能设备督导。典型案例:建设银行"5G⁺智能银行"使单网点柜员从12人减至3人。现金管理岗,37万人中90%会被电子支付和数字人民币系统进一步替代,深圳试点显示,数字货币钱包减少现金处理需求72%,数字人民币发展将会有个奇点会再次加速柜面人员减少。传统信贷岗,92万人的45%被AI审批替代。借鉴网商银行"310模式"(3分钟申请、1秒放款、0人工干预)已处理小微贷款4.1万亿元。可能会有数字风控师、 场景金融架构师、绿色金融分析师等新职业的到来,但这些都是不是重人力的了。

(二)区域人力市场的分化重构

银行业人力调整呈现显著地域差异,东部虹吸效应,长三角数字金融岗位占比将从12%升至35%,例如杭州借助AI红利优势,未来科技城集聚23万金融科技人才,上海陆家嘴设立"金融科技人才港",提供落户、住房等政策红利,进一步做大金融中心。 中西部转型阵痛和县域就业空心化, 1600家农商行合并为省级机构后,大量的县域总行机构将被合并,短期至一线消化,但中长期带来的是新增大学生就业的减少和存量竞争上岗。 部分岗位会合并吸收至地级市,总体而言是大量减少了。

到2030年,中国银行业将形成"6大国有银行+30省级银行+500特色机构"的新格局。这场变革不仅是机构数量的精简,更是服务模式的质变,核心是数据资产。头部银行将掌控90%金融数据,数据资产规模突破2000万亿元。在此进程中,150万从业者的转型将重塑金融业人力资本结构。当银行员工从"柜面操作者"进化为"数字生态建筑师",中国金融业将完成从规模驱动到智慧引领的历史跨越。这场人力资本革命,终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注脚。

银行人,你准备好了么?(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百家号立场)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115660c1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AI预测2030年中国的银行数将至少减少30%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632) 热点(2631) 新闻(13203) 国际(5260) 娱乐(4592)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11) 音乐(2082) 民生(3743) 行业(304) 财经(1661) 股票(36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1)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5) 医学(361)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06)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883) 观点(1023) 房产(1114) 汽车(289)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31) 展会(4) 数码(212) 足球(222) 体育(1072) 教育(1379) 高校(1652) 法制(2205) 军事(550) 游戏(258) 小说(764) 美女(19498)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6)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0) 历史(364) 人物(93)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